sec2100 發表於 2021-6-17 21:52:10

本帖最後由 sec2100 於 2021-6-17 22:10 編輯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109 年重訴字第 70 號民事判決


另按約定之違約金額過高者,法院得減至相當之數額,
      為民法第252條所明定,此規定乃係賦與法院得依兩造
      所提出之事證資料,斟酌社會經濟狀況並平衡兩造利益
      而為妥適裁量、判斷之權限,非謂法院須依職權蒐集、
      調查有關當事人約定之違約金額是否有過高之事實,而
      因此排除債務人就違約金過高之利己事實,依辯論主義
      所應負之主張及舉證責任。況違約金之約定,為當事人
      契約自由、私法自治原則之體現,雙方於訂約時,既已
      盱衡自己履約之意願、經濟能力、對方違約時自己所受
      損害之程度等主、客觀因素,本諸自由意識及平等地位
      自主決定,除非債務人主張並舉證約定之違約金額過高
      而顯失公平,法院得基於法律之規定,審酌該約定金額
      是否確有過高情事及應予如何核減至相當數額,以實現
      社會正義外,當事人均應同受該違約金約定之拘束,法
      院亦應予以尊重,始符契約約定之本旨(最高法院93年
      度台上字第909號判決意旨參照)。

sec2100 發表於 2021-6-17 22:28:33

本帖最後由 sec2100 於 2021-6-17 22:34 編輯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109 年訴字第 2104 號民事判決


再按當事人之一方提起消極確認之訴,求為確認抵押權所擔
    保之債權不存在,主張債權存在之一方,應就其與他方間有
    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存在之事實負舉證責任(最高法院98年
    度台上字第1265號、103年度台上字第1451號、106年度台上
    字第822號裁判意旨參照)。而稱消費借貸者,於當事人間
    必本於借貸之意思合致,而有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所有
    權於他方之行為,始得當之(民法第474條第1項規定參照)
    ,是主張有金錢借貸關係存在者,須就其發生所須具備之特
    別要件即金錢之交付與借貸意思表示相互一致等事實,均負
    舉證之責任。原告主張其未向被告借款,亦即兩造間不存在
    104年8月24日之消費借貸關係,進而系爭抵押權所擔保之債
    權亦不存在等情,既為被告所否認,揆諸前揭說明,自應由
    被告就兩造間於104年8月24日有借貸之合意以及交付借款之
    事實,負舉證之責。

sec2100 發表於 2021-6-18 20:28:20

本帖最後由 sec2100 於 2021-6-18 20:57 編輯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108 年訴字第 3493 號民事判決


按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利
    益。雖有法律上之原因,而其後已不存在者,亦同,民法第
    179 條定有明文。是不當得利制度,旨在矯正及調整因財貨
    之損益變動而造成財貨不當移動之現象,使之歸於公平合理
    之狀態,以維護財貨應有之歸屬狀態,俾法秩序所預定之財
    貨分配法則不致遭到破壞。而不當得利依其類型可區分為「
    給付型之不當得利」與「非給付型不當得利」,前者係基於
    受損人之給付而發生之不當得利,後者乃由於給付以外之行
    為(受損人、受益人、第三人之行為)或法律規定或事件所
    成立之不當得利。在「給付型之不當得利」固應由主張不當
    得利返還請求權人(受損人),就不當得利成立要件中之「
    無法律上之原因」負舉證責任;惟在「非給付型之不當得利
    」中之「權益侵害之不當得利」,由於受益人之受益非由於
    受損人之給付行為而來,而係因受益人之侵害事實而受有利
    益,因此祇要受益人有侵害事實存在,該侵害行為即為「無
    法律上之原因」,受損人自不必再就不當得利之「無法律上
    之原因」負舉證責任,如受益人主張其有受益之「法律上之
    原因」,即應由其就此有利之事實負舉證責任(最高法院10
    0 年度台上字第899 號判決意旨參照)。本件系爭存款遺產
    717,000 元係由被告林傳華領取,被告林沛緹及陳氏秋均無
    領取行為,已如前述。又被告林傳華領取行為屬上開「非給
    付型之不當得利」類型中之「權益侵害之不當得利」,自應
    由被告林傳華就其受益具有法律上之原因之有利事實,負舉
    證責任。

sec2100 發表於 2021-6-19 12:34:34

本帖最後由 sec2100 於 2021-6-19 12:44 編輯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
109年度重上更一字第141號


按居間人違反其對於委託人之義務,而為利於委託人之相對人之行為,或違反誠實及信用方法,由相對人收受利益者,不得向委託人請求報酬及償還費用,民法第571 條定有明文。而居間人有否違反上開忠實義務,應由委託人就此有利之事實負舉證責任。

sec2100 發表於 2021-6-20 20:37:27

本帖最後由 sec2100 於 2021-6-20 20:46 編輯

臺灣高等法院 110 年非抗字第 6 號民事裁定


次按本票上有免除作成拒絕證書之記載,執票人仍應於所定期限內為付款之提示,但對於執票人主張未為提示者,應負舉證責任,此觀票據法第124條、第95條規定自明(最高法院94年度台抗字第938號裁定參照)。查系爭本票已記載免除作成拒絕證書(原法院司拍字第23頁),再抗告人雖抗辯相對人未經提示付款,惟未能舉證證明之,且相對人亦已提出存證信函及回執,釋明其已為付款之提示(見原法院司拍字卷第15-23頁),則原法院認系爭本票已經屆期提示未獲付款,並認票據債權已屆清償期而未受償,與前揭舉證責任分配無違,自無違背票據法第95條、第124條規定之情事。

sec2100 發表於 2021-6-21 08:32:14

本帖最後由 sec2100 於 2021-6-21 08:42 編輯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109 年訴字第 1855 號民事判決


被告雖抗辯稱:伊等未為性交行為,原告應舉證證明云云。
    惟按民事訴訟係在解決私權糾紛,就證據之證明力係採相當
    與可能性為判斷標準,亦即負舉證責任之人,就其利己事實
    之主張,已為相當之證明,具有可能性之優勢,即非不可採
    信。若負舉證責任之當事人就其主張之事實已盡證明責任,
    他造當事人對該主張如抗辯為不實並提出反對之主張,就該
    反對之主張,自應負證明之責,此為民事舉證責任分配之原
    則(最高法院109 年度台上字第2133號、108 年度台上字第
    1437號判決意旨參照)。依原告所為舉證,已堪認定被告在
    探索汽車旅館有為性交行為,業如前述。被告僅空言抗辯,
    惟洵未更舉反證以為推翻,揆之前揭說明,自無可取。

sec2100 發表於 2021-6-23 13:57:25

臺灣高等法院 109 年上字第 1141 號民事判決


按依不當得利之規定請求受益人返還其所受領之利益,原則上應由受損人就不當得利請求權成立要件中「無法律上之原因」,即對於不存在之權利而為給付之事實負舉證責任,至所謂侵害型不當得利(又稱權益侵害之不當得利),乃指無法律上之原因,侵害歸屬他人權益內容而獲有利益。由於侵害歸屬他人權益之行為,本身即為無法律上之原因,主張依此類型之不當得利請求返還利益者(即受損人),固無庸就不當得利成立要件中之無法律上之原因舉證證明,惟仍須先舉證受益人取得利益,係基於受益人之「侵害行為」而來,必待受損人舉證後,受益人始須就其有受利益之法律上原因,負舉證責任,方符舉證責任分配之原則(最高法院105 年度台上字第1990號判決意旨參照)。

sec2100 發表於 2021-6-23 23:32:27

本帖最後由 sec2100 於 2021-6-23 23:37 編輯

臺灣高等法院 109 年上字第 1231 號民事判決


按所有人對於無權占有或侵奪其所有物者,得請求返還之。對於妨害其所有權者,得請求除去之。有妨害其所有權之虞者,得請求防止之,民法第767條第1項定有明文。而以無權占有為原因,請求返還土地者,所有權人固需證明對造占有之要件事實,惟占有人僅以非無權占有為抗辯者,所有權人對被無權占有之事實即無舉證責任,占有人應就其取得占有係有正當權源之事實證明之(最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1120號判決意旨參照)。

sec2100 發表於 2021-6-24 08:38:09

本帖最後由 sec2100 於 2021-6-24 10:32 編輯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109 年訴字第 2991 號民事判決



查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
      ,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前段著有明文。而原告對於自己主
      張之事實已盡證明之責後,被告對其主張,如抗辯其不實
      並提出反對之主張者,則被告對其反對之主張,亦應負證
      明之責,此為舉證責任分擔之原則(參見最高法院98年度
      台上字第372號民事裁判意旨)。又認定事實所憑之證據,
      固不以直接證據為限,惟採用間接證據時,必其所成立之
      證據,在直接關係上,雖僅足以證明他項事實,但由此他
      項事實,本於推理之作用足以證明待證事實者而後可,不
      能以臆測為根據,而就待證事實為推定之判斷(參見最高
      法院86年度台上字第1830號民事裁判意旨)。另事實有常
      態與變態之分,其主張常態事實者無庸負舉證責任,反之
      ,主張變態事實者,則須就其所主張之事實負舉證責任(
      參見最高法院105年度台簡上字第16號民事裁判意旨)。再
      民法第423條亦規定:「出租人應以合於所約定使用收益
      之租賃物,交付承租人,並應於租賃關係存續中,保持其
      合於約定使用、收益之狀態。」,是此項義務,為出租人
      之主給付義務,如出租人交付之租賃物,不合於約定之使
      用目的或於租賃關係存續中未保持合於約定使用、收益之
      狀態者,即與債之本旨不符,承租人得主張同時履行抗辯
      權,拒絕租金之支付,並得依債務不履行之規定請求損害
      賠償,或依瑕疵擔保責任之規定行使瑕疵擔保請求權(參
      見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222號及99年度台上字第526號
      等民事裁判意旨),倘出租人未盡此項義務時,依民法第
      441條之反面解釋,承租人於其不能依約定為租賃物使用
      、收益之期間,應得按其不能使用、收益之程度免其支付
      租金之義務(參見最高法院92年度台上字第2640號民事裁
      判意旨)。據此可知,原告主張兩造就系爭房屋訂有系爭
      租約,被告未依上揭民法第423條規定交付「合於所約定
      使用收益之租賃物」,即未點交系爭房屋予原告使用收益
      乙節,既為被告所否認,並以上情抗辯,而系爭租約第4
      條復已載明:「本契約租賃之房屋,已經交付乙方管領使
      用。」等語,則應先由原告就被告未交付系爭房屋予原告
      使用收益之有利於己事實(即系爭租約第4條之記載與事實
      不符部分)負舉證責任,若原告無法舉證以實其說,法院
      即應駁回原告之訴,倘原告就其主張已盡舉證責任,被告
      仍反對其主張者,亦應就其反對主張之事實負舉證責任,
      始符前揭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前段規定及最高法院98年度
      台上字第372號民事裁判意旨揭示之舉證責任分配法則。

sec2100 發表於 2021-6-28 19:51:25

本帖最後由 sec2100 於 2021-6-28 20:35 編輯

臺灣高等法院 109 年重上更一字第 14 號民事判決

按代理權係以法律行為授與者,其授與應向代理人或向代理人對之為代理行為之第三人,以意思表示為之,民法第167條定有明文。亦即如屬有權代理須本人有授與代理權之行為,授與代理權者,自應向代理人或向代理人對之為代理行為之第三人,以意思表示為之。次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前段亦有明文。本件被上訴人主張曾凱豐有權代理上訴人受領系爭貨品,其依系爭合約已給付完畢,得依系爭合約請求上訴人給付系爭貨款,然此為上訴人所否認,自應由被上訴人就曾凱豐係有權代理上訴人受領系爭貨品乙節,負舉證責任。
頁: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查看完整版本: 舉證責任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