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諮詢費每次為3仟元,歡迎來電詢問安排。

劉作時律師 02-22420179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259|回復: 1

配偶權、隱私權及證據能力

[複製鏈接]

4282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

積分
30134
發表於 2018-4-23 13:10: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立即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sec2100 於 2018-4-23 13:14 編輯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04年度訴字第1191號


復按大法官會議釋字第293號、第490號及535號等3號解釋明    揭隱私權為維護人性尊嚴、保障追求幸福所不可或缺之憲法    價值之一,應於各公私實證法領域中予以實現,惟人民有訴    訟權,亦為憲法第16條所明定。隱私權之保護與訴訟權之保    障發生法益衝突,如以侵害隱私權之方法取得之證據,民事    訴訟法未如刑事訴訟法相同對證據能力設有規定,應從裁判    上之真實發現與程序之公正、法秩序之統一性或違法收集證    據誘發防止之調整,綜合比較衡量該證據之重要性、必要性    或審理之對象、收集行為之態樣與被侵害利益等因素,決定    其有無證據能力,並非一概否定其證據能力,必須所違背之    法規在保護重大法益,其間有無違反比例原則,或該違背行    為之態樣,違反誠信原則或公序良俗等,始否定其證據能力    。況且,夫妻雙方應互負忠誠之義務,為法律所保護之法益    ,除在民事上以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規範之外,在刑事上更以    通姦、相姦罪相繩,夫妻各自生活上之隱私權,在夫妻應互    負忠誠義務下,應有所退讓,又類此夫妻違反忠誠義務行為    本質上具有高度隱密性,證據取得本極困難,苟取得之證據    具有相當之重要性與必要性,取得之行為又係以秘密為之,    非以強暴或脅迫等方式為之,就保護之法益與取得之手段間    ,若不違反比例原則,基於裁判上之真實發現與程序之公正    、法秩序之統一性或違法收集證據誘發防止之調整,綜合比    較衡量該證據之重要性、必要性或審理之對象、收集行為之    態樣與被侵害利益等因素,即非不得採為裁判基礎之證據。 (LN 276)

然依前揭說明,當被告之隱私權與原告之訴訟    權發生衝突時,兩者應為一定程度之調整,以侵害隱私權之    方式取得之證據是否予以排除,應視證據之取得是否符合比    例原則而定。查上開對話錄音,為兩造間之對話內容,非被    告與其他人間隱秘對話行為,且原告主要係因懷疑被告與其    配偶陳志軒間有男女交往關係及為性行為,被告之行為如有    道德可非難性,身為配偶之原告為維護自身權益而予以錄音    存證,權衡原告之權利與被告之隱私權之保障,仍應認原告    就其與被告間隱私對話予以錄音存證,既非以強暴或脅迫等    方式為之,亦非無故而為,應認尚不違反前揭比例原則,被    告辯稱上開錄音譯文內容不具證據能力等語,要非可採。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82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

積分
30134
 樓主| 發表於 2019-9-30 14:09:4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sec2100 於 2019-9-30 14:14 編輯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108 年訴字第 2372 號民事判決


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
      任。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
      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致生損害於他人者,負賠償責任。
      但能證明其行為無過失者,不在此限;不法侵害他人之身
      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或不法侵害
      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
      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前項規定,於不法侵害他人基
      於父、母、子、女或配偶關係之身分法益而情節重大者,
      準用之,民法第184 條、第195 條第1 項、第3 項分別定
      有明文。又婚姻係以夫妻之共同生活為其目的,配偶應互
      相協力保持其共同生活之圓滿安全及幸福,而夫妻互守誠
      實,係為確保其共同生活之圓滿安全及幸福之必要條件,
      故應解為配偶因婚姻契約而互負誠實之義務,配偶之一方
      行為不誠實,破壞共同生活之圓滿安全及幸福者,即為違
      反因婚姻契約之義務而侵害他方之權利(最高法院55年臺
      上字第2053號判例意旨參照)。所謂配偶權,指配偶間因
      婚姻而成立以互負誠實義務為內容之權利。如明知為他人
      配偶卻故與之交往,其互動方式依社會一般觀念,已足以
      動搖婚姻關係所重應協力保持共同生活圓滿安全幸福之忠
      實目的時,不得謂非有以違背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
      他人之故意,茍配偶確因此受非財產上之損害即精神上痛
      苦,自亦得依法請求賠償。是以,侵害配偶權之行為,並
      不以通姦行為為限,倘夫妻任一方與他人間存有逾越結交
      普通朋友等一般社交行為之不正常往來,其行為已逾社會
      一般通念所能容忍之範圍,已達破壞婚姻共同生活之圓滿
      安全及幸福之程度,即足當之。

而被告明知魏恩丹為原告之配偶,仍於農曆情人節期間,
      贈與鑽石耳環予魏恩丹,顯含有情侶間餽贈之意,又私下
      單獨與魏恩丹驅車赴風景區同遊,並經魏恩丹向其女否認
      有與被告共遊日月潭,此有魏恩丹與其女間之LINE通訊對
      話內容(前案一審卷第33頁)為證,亦可見其明知所為不
      符社會通念,否則若僅為普通朋友間之一般社交行為,何
      以要向親密之家人為否認?堪認被告與魏恩丹之行為已逾
      一般人通常所能容忍之範圍,而侵害原告基於配偶關係之
      身分法益,並足以動搖配偶應互相協力保持其共同生活之
      圓滿安全及幸福,互守誠實義務而建立之感情上確信與歸
      屬,破壞家庭生活之圓滿幸福,自屬情節重大無訛。則原
      告原可期待與配偶家庭生活圓滿和諧、幸福美滿,詎遭被
      告無端破壞,導致其婚姻關係發生難以回復之損害,其心
      理受創所生之精神上痛苦,自得請求被告賠償非財產上之
      損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站長信箱| Archiver| 手機版| 小黑屋| 劉作時律師 0918713101

GMT+8, 2023-6-6 01:55 , Processed in 0.03329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