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2100 發表於 2023-10-26 21:41:59

恐嚇危害安全罪

本帖最後由 sec2100 於 2023-12-3 08:50 編輯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112 年度審易字第 793 號刑事判決

按刑法第305條之恐嚇危害安全罪,所稱以加害生命、身體、自由、名譽、財產之事,恐嚇他人者,係指以使人生畏怖心為目的,而通知將加惡害之旨於被害人而言(最高法院52年台上字第751號判例意旨參照)。又所謂恐嚇,指凡一切言語、舉動足以使人生畏怖心者均屬之,而該言語或舉動是否足以使他人生畏怖心,應依社會一般觀念衡量之,且僅以受惡害之通知者心生畏懼而有不安全之感覺為已足,不以發生客觀上之危害為要件(最高法院84年度台上字第813號判決意旨、最高法院27年度決議㈠參照)。是刑法第305條之恐嚇危害安全罪所保護法益,係個人免於恐懼之意思決定自由,如本於社會客觀經驗法則觀之,行為人所為之加害法益事項通知足以使受通知者心生畏懼,即該當恐嚇危安行為,而不以客觀上是否發生危害為構成要件,亦不以行為人真有加害之意為必要。另行為人之通知是否屬惡害通知之恐嚇範疇,須以行為人所述全部內容本於社會客觀經驗法則綜合加以判斷,能否使受通知者心生畏懼,而致危害於安全。查被告傳送本件簡訊前,已對告訴人表示不滿,或稱告訴人對感情不忠,或因與告訴人對於金錢使用上認知不同,而要求告訴人還錢,甚至表示其要找林明輝談等,之後傳送本件簡訊內容訊予告訴人,並參佐被告於警詢中稱其傳送該簡訊之意因其認為告訴人與林明輝在一起就算了,告訴人還來找被告,本以為告訴人惜情,還給告訴人錢,但發現告訴人僅是利用、欺騙被告,因此才傳這些文字簡訊給告訴人(偵查卷第15頁),益徵被告對告訴人與其分手後另與其他男子交往,但2人仍有持續聯絡,且有金錢上往來等情甚為不滿,並認告訴人對於感情不忠而心生不滿,且該簡訊內容並無說明、討論彼此間財物事宜該如何,而是以表示欲為一定行為,且該行為將致告訴人男性友人林明輝無法承受、支持,全文顯為欲為不利行為等負面文字訊息甚明,
  是由被告與告訴人2人間感情關係,傳送簡訊前雙方相處、聯繫等過程情形,所傳送本件前開內容簡訊,確足使告訴人心生畏懼之惡害通知,客觀上當屬恐嚇危害安全之行為,被告主觀上亦有恐嚇危害安全之犯意甚明。

sec2100 發表於 2023-10-26 21:43:52

查被告與告訴人前為同居之男女朋友,為家庭暴力防治法第3條第2款規定之家庭成員關係,被告所為本件犯行對告訴人實施不法侵害之行為,即為同法第2條第2款所稱家庭暴力罪,惟因該法並無相關罰則,自應依刑法等相關規定論處。是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05條恐嚇危害安全罪。

sec2100 發表於 2023-11-18 10:06:22

本帖最後由 sec2100 於 2023-12-3 08:51 編輯

111侵上訴 152


按刑法第305 條之恐嚇罪,所稱以加害生命、身體、自由、名譽、財產之事,恐嚇他人者,係指以使人生畏怖心為目的,而通知將加惡害之旨而言,至行為人主觀上是否確有實現加害之意圖或決心,則非所問;又其通知之方式,是以言語或身體舉動為之,是直接通知或間接通知,均非所問(最高法院52年台上字第571號判例意旨、96年度台非字第178號判決意旨參照)。

sec2100 發表於 2023-11-18 10:16:33

次按恐嚇既係以使人心生畏怖為目的,而以將加害之事實相通知,以妨害其意思活動之自由,該言語或舉動是否足以使他人心生畏懼,應依社會一般觀念衡量之。因此,是否為恐嚇言語,本非以行為人主觀上確有加害之意或客觀上已為加害之行為為必要,而係衡諸通常事理,會否使一般人心生畏懼以為斷,不以發生客觀上之危害為要件(最高法院84年度台上字第813號判決意旨參照)。

sec2100 發表於 2023-11-18 10:20:03

查被告因無法接受甲女與之分手,於109年9月26日凌晨1、2時許,違反甲女意願而為強制性交犯行,並留在本案租屋處房間睡覺,此為被告所坦認在卷,復經本院認定如前,被告於同日上午9、10時許甦醒後,再度要求甲女與之復合,經甲女嚴詞拒絕後,被告即持水果刀稱:是不是那個男生(即甲女的心儀對象)消失,甲女就會再跟其一起?想要把甲女跟那個男生殺死然後再自殺等語,衡酌社會一般觀念,被告上開話語並非僅僅欲自殺、自戕,兼有玉石俱焚、預告將直接加害甲女及甲女心儀對象之生命、身體安全而隱含有將對之不利之意,自足以使人心生畏怖,且被告所為已具體明確表示惡害之對象(甲女及其心儀對象)和方式(持刀殺害),客觀上足使與甲女立於相同情境、地位之一般人感覺生命、身體遭受威脅並心生畏懼;縱本案未扣得被告所持該把水果刀,衡以市售水果刀多為金屬材質,用以切削水果,可認該水果刀客觀上足對人之生命、身體、安全構成威脅,具有危險性,被告在甲女表達拒絕復合之意時,持該把水果刀恫嚇,顯非屬一時情緒性反應,而係以加害生命、身體之事恐嚇他人甚明。況證人甲女於警詢、偵訊時均證稱:被告這樣的行為讓伊當下覺得很害怕,怕他會太激動真的那樣做,想要離開房間等語(見公開偵卷一第16頁至第18頁、公開偵卷二第93頁),足認被告此舉已達於危害安全之程度。被告及其辯護人辯稱被告拿水果刀只是想尋短,並無恐嚇之主觀犯意及意圖云云(見本院卷第154頁、第157頁),自無足採。

sec2100 發表於 2023-11-18 19:23:03

新北 111易 276


按刑法第305條恐嚇危害安全罪,其保護法益為個人意思決定之自由,亦即個人免於恐懼之自由,同時兼及個人生命、身體、自由、名譽及財產等安全。又恐嚇行為,只須以足使人心生畏怖之惡害告知他人,即足成立。查本件被告分別如事實欄一所示之時間、地點,以文字及言語之方式恫嚇告訴人,並無隻字片語談及欲與告訴人理性溝通之辭句,反而係以「一起下地獄」、「我死前會把那些訴訟截圖,寄給雲嘉南各大醫院人資」、「讓各大醫院都知道你作這些事。再把你的各種資料和作為寫在網路」、「我一定要搞到你搞到你活不下去」、「搞不好我真的會去插你,帶你一起走」等以公布告訴人個資、相關訴訟資料,或妨害告訴人生命、身體、安全之方式恫嚇告訴人,且告訴人已於偵查及本院審理時表示對於被告之文字訊息或言語感到害怕,益徵被告之上開行為,係以加害告訴人生命、身體、安全、名譽之事恐嚇告訴人,使告訴人心生畏佈,致生危害於安全無訛。而被告於本院審理時空言否認其有出言恐嚇告訴人云云,卻無提出相關之證據,僅單純否認上開恐嚇之言語,顯係推脫卸責之詞,並非足採。

sec2100 發表於 2023-11-18 19:31:35

本帖最後由 sec2100 於 2023-11-18 19:37 編輯

新北112上易 739


按刑法第305條之恐嚇罪,係以加害生命、身體、自由、名譽、財產之事恐嚇他人,致生危害於安全為構成要件,即行為人須以使人生畏怖心為目的,而通知將加惡害之旨於被害人,使受惡害之通知者,因其恐嚇而生安全上之危險與實害;就行為人而言,不必真有加害之意思,更不能真有實施加害之行為,其判斷重點,實係在於是否使人心生畏懼,致危害安全;至其是否屬惡害之通知,應參酌行為人之動機、目的、智識程度、斯時所受之刺激、所用之語氣及全文統觀之;另被害人是否心生畏懼,亦應本於社會客觀經驗法則以為判斷基準。

sec2100 發表於 2023-11-18 19:36:48

查被告與告訴人間LINE之訊息內容所示,被告傳送「不要不回我們喔」、「開辦費跟保人趕快補上」,告訴人回應「我趕上班,等等回」,被告即傳送「你早上也說上班,現在又說上班」、「保人盡快提供一下」、「好了沒」、「如果沒有辦法補保人」、「一週內補上6000元」、「如果連6000都不補就按照白紙黑字」、「白紙黑字是中途自行取消毀約是賠償貸款金額的雙倍」、「而不是只有開辦費而已」、「如果打字不理我們業務再去你上班地點貼欠錢不還的廣告單」、「不要都不回應」,而後告訴人詢問被告「合約拍給我看」,被告另回應「付款後給你看」、「或者店面看」、「或者我們帶著合約按照合約雙倍」之言語等情,有上開訊息內容在卷可參(見偵卷第62至65頁),經細繹上開對話內容,被告先對告訴人欲貸款未提供保證人一事進行催促,而後即就告訴人若不提供保證人須立即支付開辦費用6,000元進行催討,之後提出需賠償貸款費用之雙倍金額,見告訴人仍不見回應,即傳送「如果打字不理我們,業務再去你上班地點貼欠錢不還的廣告單」(即系爭訊息)之文字訊息;又由告訴人詢問被告「合約拍給我看」後被告回應「付款後給你看」、「或者店面看」等訊息,可見告訴人實際上未存有該份鴻昇委辦契約書,亦未見被告提供該委辦契約書內容或與告訴人解釋各該契約條款,足認告訴人就該份委辦契約書之合約條款內容已與被告資訊不對等;復依告訴人與鴻昇公司接洽之初所填載之客戶基本資料,其中需載明告訴人公司名稱、地址、同事等資訊,上開資訊均為告訴人所記載詳盡,且告訴人亦提供其身分證及健保卡正反面影本予鴻昇公司,有被告提出之客戶進件基本資料單及告訴人證件正反面影本在卷可考(見偵卷第60、61頁),足認被告可藉由上開客戶進件基本資料單及告訴人證件影本知悉告訴人之個人資料、任職場所、親友等重要個人資訊。綜上可知告訴人對契約不甚熟悉,有無應繳費用尚有不明,且告訴人諸多重要個人資訊亦均暴露及掌握在被告一方下,被告順勢傳送之系爭訊息等文句,應顯有憑藉上開情形以傳送前揭文句之方式使告訴人畏懼之意圖甚明。 

sec2100 發表於 2023-11-18 19:38:40

再據告訴人於警詢中指訴:當時被告跟我催討6,000元之開辦費,我覺得是詐騙不再理會,而被告就傳送系爭訊息給我,此讓我心生畏懼等語(見偵字卷第3至4頁);於偵查中指訴:被告在110年11月16日傳系爭訊息給我,我沒有欠被告錢,我看到系爭訊息會害怕等語(見偵卷第49正反頁);衡情被告亦未提出或解釋該契約之條款內容,告訴人反覆遭催討開辦費用已有所懷疑不安,且依常情一般人見他人張貼「欠錢不還」之言語,且係以廣告單之方式作公告週知,本將使該人之債信能力或人格等名譽受到貶抑,甚且如在職場以廣告單供特定多數人觀覽、議論,將延伸其工作氛圍或升遷等均受有影響,被告欲讓不特定多數人將對告訴人產生此人有欠錢不還等道德瑕疵之負面評價,來危害告訴人名譽之行為,並使告訴人了解其名譽將有遭受不法惡害之可能,客觀上足以令一般人感覺其名譽遭受到威脅,而有不安全之感覺,足徵被告上開行為於客觀上已可認屬惡害之通知至為明確,並達足使遭受該等惡害通知之一般人因而心生畏怖之程度,應無疑問。

sec2100 發表於 2023-11-18 19:42:46

本帖最後由 sec2100 於 2023-12-3 08:55 編輯

按恐嚇危害安全罪所保護法益,係個人免於恐懼之意思決定自由,如本於社會客觀經驗觀之,行為人所為之加害法益事項通知足以使受通知者心生畏懼,即該當恐嚇行為,而不以客觀上是否發生危害為構成要件,亦不以行為人真有加害之意為必要(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2974號判決意旨參照)。
頁: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恐嚇危害安全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