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作時律師 0918713101

標題: 民法148權利濫用 [打印本頁]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17-8-21 19:13
標題: 民法148權利濫用
本帖最後由 sec2100 於 2018-11-8 11:54 編輯

再按權利之社會化固應強調,但個人權利之保護仍為現行民    法之基本原則,為公共利益而限制私權,應力求嚴謹審慎,    妥為衡量公益與私權之衝突,就個案予以具體化,使法律之    適用趨於合理、客觀。而有無違反權利濫用禁止原則,最高    法院71年台上字第737 號判例係採利益衡量之觀點,即權利    之行使,是否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應就權利人因權利行    使所能取得之利益,與他人及國家社會因其權利行使所受之    損失,比較衡量以定之。本件原告為系爭增建房屋之事實上    處分權人,其訴請被告遷出該房屋,屬行使權利之正當行為    ,不能僅以原告之提起本件訴訟,即認係以損害他人為目的    ,且被告復未舉證證明原告有何其他權利濫用之情事,依舉    證責任分配原則,被告此部分之抗辯,應屬無據,亦難採信  

TPE 105重訴610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18-11-8 11:54
本帖最後由 sec2100 於 2018-11-8 12:10 編輯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05年度重訴字第1381號


又按權利之行使,不得違反公共利益,或以損害他人為主要
    目的;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依誠實及信用方法,民法第
    148 條定有明文。該條所稱權利之行使,是否以損害他人為
    主要目的,應就權利人因權利行使所能取得之利益,與他人
    及國家社會因其權利行使所受之損失,比較衡量以定之。倘
    其權利之行使,自己所得利益極少,而他人及國家社會所受
    之損失甚大者,始得視為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若當事人
    行使權利,雖足使他人喪失利益,而茍非以損害他人為主要
    目的,即不在該條所定範圍之內(最高法院71年台上字第73
    7 號、45年台上字第105 號判例意旨參照)。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19-1-22 16:06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02年度簡上字第62號


經查,上訴人雖辯稱被上訴人於84年間曾受僱於上訴人為
      系爭地上物整建,被上訴人早已知悉上訴人長久居住於系
      爭土地上,當知上訴人與系爭土地登記之共有人存有使用
      借貸關係云云,惟被上訴人係於95、96年始向系爭土地原
      所有權人即李發之繼承人等陸續購買系爭土地,時間晚於
      受僱於上訴人為系爭房屋整建,被上訴人於84年整建房屋
      時,雖知悉上訴人實際居住於系爭土地上,惟基於一般社
      會常情,施工者斷不會詢問業主是否有權居住該地、系爭
      土地所有權人為誰、系爭房屋有無合法占用權源等事,是
      無法據此推論被上訴人知悉上訴人是有權占用或無權占用
      系爭土地;況上訴人迄未提出任何證據證明系爭土地原所
      有權人同意上訴人占用系爭土地之依據存在,所辯上訴人
      與系爭土地所有權人存有使用借貸關係即非可取。又上訴
      人辯稱本件房屋及地上物占用系爭土地已有二十年之久,
      被上訴人突然提起訴訟,乃屬權利濫用云云。然按民法第
      148條第1項權利濫用之規定,係基於權利社會化之基本內
      涵,明定權利之行使,不得違反公共利益,或以損害他人
      為主要目的。惟權利之社會化固應強調,但個人權利之保
      護仍為現行民法之基本原則,為公共利益而限制私權,應
      力求嚴謹審慎,妥為衡量公益與私權之衝突,就個案予以
      具體化,使法律之適用趨於合理、客觀(最高法院92年度
      台上字第2414號判決意同此旨)。而有無違反權利濫用禁
      止原則,最高法院71年台上字第737號判例係採利益衡量
      之觀點,即權利之行使,是否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應
      就權利人因權利行使所能取得之利益,與他人及國家社會
      因其權利行使所受之損失,比較衡量以定之。是以,本件
      被上訴人訴請上訴人拆屋還地,係為行使自己之所有權,
      上訴人既未經被上訴人同意而占用系爭土地如附圖A、D
      部分在先,其抗辯被上訴人請求拆屋還地屬權利濫用云云
      ,當非可採。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1-3-17 22:26
本帖最後由 sec2100 於 2021-3-17 22:36 編輯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107 年訴字第 2475 號民事判決



按權利之行使,不得違反公共利益,或以損害他人為主要
      目的。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依誠實及信用方法,民法
      第148 條定有明文。申言之,所謂誠信原則,係在具體權
      利義務之關係,依正義公平之方法,確定並實現權利之內
      容,避免當事人間犧牲他方利益以圖利自己,應以權利人
      及義務人雙方利益為衡量依據,並應考察權利義務之社會
      上作用,於具體事實妥善運用之方法。而所謂不得以損害
      他人為主要目的,係在限制權利人行使權利,專以損害他
      人為主要目的;若當事人行使權利,雖足使他人喪失利益
      ,苟非專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即不受此限制(最高法
      院108 年度台上字第101 號、107 年度台上字第2185號、
      103 年度台上字第2521號判決論旨參照)。又權利既為法
      律所保障,用以解決私益衝突,以得行使為原則,因權利
      濫用而限制則屬例外,例外應採限縮解釋,始符立法之本
      旨(
最高法院102 年度台上字第1777號判決意旨參照)。

而原
      告或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為直轄市政府管理機關、被告
      則屬實收資本額3,300 億元之國營事業法人(行政訴訟卷
      第7 頁),均具相當之磋商、締約能力,渠等簽署系爭屆
      期拆遷約款,應係本於契約自由原則,在理性思考下,立
      於相互平等基礎,斟酌情況並權衡損益所為。是則,系爭
      電塔於系爭租約屆滿後因拆遷所生拆除、遷移、重置費用
      等損失,應係被告簽署系爭屆期拆遷約款之際所得預見,
      雙方復將此部分風險分配之事宜明訂於系爭租約,實質上
      歸由被告自行承擔,被告即應受契約之拘束,非得直接或
      間接委由他人承擔該部分風險,茲屬灼然。






歡迎光臨 劉作時律師 0918713101 (http://lawshare.tw/) Powered by Discuz! X3.2